9月7日,陈永江在采摘桑叶(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穆骋摄
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陈永江一直辗转南方各大城市学技术、讨生活。而在两年前,他回到家乡华阴开始养蚕创业,一年养蚕80万条。如今,他正计划利用桑蚕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资料图】
2019年,在江苏盐城一家丝绸厂打工的陈永江,发现当地房前屋后都种有桑树,有很多人搞养蚕产业。在观察了半年之后,他决心加入养蚕人行列。于是,他来到一家大型基地,深入学习从种植桑树到养蚕织衣的每一道工序技术。2020年国庆节,学有所成的他,带着创业热情和养殖技术回到了华阴市太华路街道西关村,决心大干一番,发展养蚕业。
要养蚕,就离不开桑树。摆在陈永江面前的,首先是解决蚕宝宝们的“口粮”问题。而要种树就得有地,如何拿到地?
村里的土地多用于种植传统农作物,而且一家几亩很分散。陈永江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很快,20多亩土地使用协议顺利签订,使用期限为5年至10年不等。
2021年3月,陈永江栽下了16亩桑树,又将自家老屋拆掉,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厂房。当年9月6日,他开始养第一批蚕,面积只有5张A4纸大小的蚕种孵化出了10万条蚕宝宝。
“蚕的生长期为一个月,吃三天,睡一天,蜕一次皮。这样循环四次后,蚕宝宝变成‘五龄蚕’,开始不眠不休吃桑叶,直到吐丝结茧……”说起养蚕,陈永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第一批蚕孵化期间,我就像照顾新生儿一样,每隔几分钟就忍不住要去蚕室看看,生怕光照和温度不合适,影响蚕宝宝的生长发育。”
一张蚕种孵化出的“五龄蚕”,一天要吃150公斤桑叶。陈永江每天不停地采摘桑叶、喂蚕。他说:“累是次要的,让它们统一吃、睡可是个技术活。养蚕必须要有耐心,还得用心。”
适宜的光照、气温等使村里的桑树生长期长,而且适宜蚕的生长所需,加上陈永江科学的养蚕方法,他养殖的第一批蚕很成功——2021年10月吐丝结茧,蚕茧很快便销售一空。因为不愁卖,陈永江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今年,陈永江养了4批蚕,总数约80万条。他发现,华阴产出的蚕茧十分优质,最优的蚕茧丝长达1千米,而蚕茧的丝长和品质是提高丝绸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指标,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陈永江的成功也点燃了村民们养蚕的热情。去年,村里有十几个人在陈永江的厂房里务工,等蚕养成卖出后,周边不少群众开始跟着陈永江学种桑树、建厂房,走上养蚕之路。“我的蚕已经全部结茧了,厂房需要加温,你不忙了麻烦来指导一下。”采访期间,陈永江的电话不时响起,多是咨询养蚕技术的。
今年8月,陈永江将养蚕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抖音短视频平台,短短一个月便收获上千名粉丝。一位咸阳兴平人看到视频后专程来向陈永江请教学习,陈永江则倾囊相授,如今两人已成为合作伙伴。
在陈永江的厂房里,存放着不少准备出售的蚕茧。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孵出小蚕到卖出蚕茧周期约20天,目前鲜茧保底收购价约40元一公斤,按照一年最少养6批蚕计算,年收入超过10万元,若是发展密集养殖,利润将更可观。
“我们正在筹建育种孵化场,后期计划在华阴孟塬一带扩大规模,最终想在华阴形成集蚕种生产、蚕茧收购、缫丝加工、丝绸织造等为一体的产业。别小看这小小的蚕茧,它孕育着致富大希望嘞!”陈永江高兴地说。记者:穆骋 通讯员:闫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