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0月25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中豆63”在山东东营农高区盐碱地大豆示范区种植,经专家现场测产,理论亩产达256.6公斤,较全国大豆平均单产水平高出近一倍。这是该品种继2021年以336.89公斤亩产刷新南方地区大豆高产纪录后,在黄淮滨海盐碱区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土壤盐渍化作为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8.33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7%。各大洲均有20%至50%的灌溉土壤盐度过高,意味着全球逾15亿人口因土壤退化而面临粮食生产的重大挑战。我国盐碱地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5亿亩,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
该所科研工作者们牢记使命,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培育高产且耐盐碱的大豆品种,不仅可实现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改良,也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总产,缓解大豆对外依存度,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据悉,“中豆63”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手段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高温干旱、耐多雨高湿,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特性,适合长江流域、黄淮海和西南山区等多个大豆产区种植,为我国盐碱地综合开发改良,助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