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日三枣,容颜不老。”晚秋时节,走进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镇三十寨村,一眼望去,山川、坡洼都被一树树的绿色覆盖,红彤彤的枣儿缀满枝头,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颗颗如玛瑙般的枣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漫山遍野弥漫着淡淡的香甜味,枣农们正在田间地头忙于采摘鲜枣,一幅乡村丰收、和谐、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
三十寨村川地较多,具有栽植红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红枣形成连片种植的宏大规模,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种植红枣户现有500多户,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其中水地枣树约有1900多亩,山地枣树3100多亩。近年来,镇村干部积极探索寻找发展红枣产业的良方,目前建成201亩红枣示范园试点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再承包给第三方管理。据悉,一般农户的红枣年收入数千元,个别户上万元。
技术支持,助力产业长效稳增收
农业技术是保持农产品长效稳定的不竭动力,三十寨红枣产业依托新型技术支持不断提质增效,保质保量,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老党员安世兆是一个老枣农,向来关注村里红枣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积极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红枣协会,并且带领大家多渠道认真学习钻研红枣生产及管理技术,让大家努力成为红枣产业技术的“行家里手”。另外,村两委多次邀请省级红枣专家来村授课指导,使村里的红枣生产技术处于先进地位。在此基础上,村里部分枣农经常外出学习“取经”,带回不少新技术,为红枣产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品种改良,提升产业品质促竞争
品种的改良,是提升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渠道”。近年来受市场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很多枣林都荒废了。为此,村两委安排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寻找重振红枣产业的良方,共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良红枣品种四种:河北赞皇县“金丝大枣”,又被誉为“贡枣”;“冬枣”,甜脆、水分大;“黄河滩枣”,颗粒硕大,果肉甜软润香,素称“人生果”;“梨枣”,果实特大,果肉厚白色、汁多、质地酥脆甜。新的红枣品种逐渐代替了旧品种,让红枣产业再次看到了希望,拓宽了红枣的销售渠道,逐步提升了红枣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力。据了解,三十寨村先后对201亩老品种红枣进行高标准改良,并新建了3座温室大棚,尝试发展冬枣,涉及44户脱贫户和20多户一般农户。
“产业链”延伸,释放产业升级“新活力”
产业升级转型,是提升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以孙锡强、安世兆等为首的村级党员代表积极带头兴办红枣加工厂、建冷库,发展红枣产业链。现阶段基本处于粗加工阶段,冷库的建立虽然暂时缓解了红枣的储存压力,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加上红枣含水量高,导致了红枣销售和运输过程中出现腐烂,严重影响红枣的外观和品质,今后计划从烘干为主的红枣深加工方向发展,既便于储存,又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产业兴农,产业富农。三十寨村将一直把发展壮大红枣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镇村干部将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积极寻找红枣产业的发展优势,打破红枣产业的发展“瓶颈”,消除红枣遇秋季连阴雨容易烂坏的短板,整村推进红枣技术管理,让所有枣农都懂技术、善经营,带动村民做强红枣产业,不断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力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