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茶树遍布山野。记者 王婕妤摄
11月27日,在位于商南县试马镇郭垭村的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游客体验中心,公司副总经理陈修玉带领工人忙着安装全产业链数字化标准体系设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控制室和两处茶园虫情分析设备已安装到位,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正在安装,整个安装任务完成过半。”陈修玉向记者介绍,“设备运行后,茶园的病虫害、茶树长势、土壤墒情等情况可传输到总控室的大屏上,技术人员根据传回的数据,对茶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是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管理的新举措,也是商南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商南县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导向,着力在茶叶品种品质、栽植加工、产业融合“三点”上寻求突破,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提升商南茶的核心竞争力,增大茶产业在富民强县中的贡献份额。
“好品种+原生态”
20世纪60年代,商南县开始试种茶。很长一段时间,茶树品种均为紫阳群体种。
后来,商南县逐渐认识到品种的重要性,将茶叶品种的更新、优化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积极引进试种新品种。经过几年试种,商南县把龙井43、中茶、乌牛早、陕茶1号等品种确定为适生品种进行推广。与之前发展的茶叶品种相比较,这些新品种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发芽大小整齐,发芽早,氨基酸等成分含量高,便于制作高档茶。
在优化品种的同时,商南县对老茶园实施改造,加强科学管护,提升茶叶质量。
在新建茶园中,商南县十分注重保持原生态,从而保障茶叶的最佳质量。该县在规划新茶园选择地块时,主要考虑阳光、土壤等因素。新建茶园不是一面坡、一条沟全部栽植茶树,而是坚持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建一片茶园、留一片树林。“一片茶园一片树林,林茶相间,构成天然的生态屏障,能增加空气湿度,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小气候,有效抑制茶园的病害、虫害。”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刘保柱说。
为保证茶叶质量,商南县还制定完善了标准体系,强化茶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溯源。
“无性系+精加工”
在摸索发展茶产业的前二三十年里,商南县靠点播种子建茶园,种子发芽早晚不一,叶子厚薄不均,品质参差不齐。进入2000年后,该县以几家茶叶龙头企业为引领,淘汰传统的种植方式,推广无性系良种插枝育苗,依靠新技术实现产业提升。
“在苗木培育上,我们建成了自动化智能化穴盘育苗基地,一年育苗500万株,实现苗木本地化,不仅可以为全县供应茶苗,还可以向商洛市其他茶叶种植县提供优质茶苗。”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超介绍,“无性系良种茶树抗病虫害性能强,成活率高,发芽时间统一,叶片大小一致,品质和产量都高于传统茶树,每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商南县已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
除了在栽植上实现创新外,商南县在茶叶加工上也不断升级换代。商南县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设立商南茶叶实验室,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推进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近两年,该县多家茶产业龙头企业成功研发生产黑茶、老白茶、茶饮料等,使商南茶产品日渐丰富。
“民营企业倘若缺乏创新,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不断研发提升茶叶加工新工艺,让产品质量更高,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王超对创新深有体会。
目前,商南县茶叶加工种类已有5大类20多种。
“茶旅+康养”
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商南县还把延伸产业链、推进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特别是自2021年9月商南县确定“三提升”“三延伸”导向后,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改革,大力培育茶产业链主企业,依托实施重点项目,将“生态茶城”建设与“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建设有机结合,将茶产业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建成茶海公园、北茶小镇,打造出多条旅游线路,开发“茶旅+康养”“茶旅+研学”等融合新业态。
在商南县富水镇茶旅融合示范园,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茶园旅游的“味道”越来越浓。刘保柱说:“如今,这里已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县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度假。”
在试马镇北茶小镇,“茶旅”“康养”“研学”的元素越来越多。“每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耀告诉记者。在研学方面,商南县的郭垭、马泉山茶园以及育苗基地已被命名为科普基地,逐渐变成了“茶叶学校”。试马镇中小学校的学生每学期都会到茶园开展活动,认识茶树、茶叶,体验茶叶加工等,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目前,全县正依托茶产业,兴建更多茶海公园,配建民宿设施,助推‘康养之都’建设。”陈耀介绍。
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李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