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村民正在试验田采收着赤松茸。
红网时刻益阳12月7日讯(记者 孙欣玮 通讯员 向杰 张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推动乡村产业生态、组织是关键。今年8月,赫山区沧水铺镇香炉山村积极探索“菇稻”种植模式,人工培育种植赤松茸,目前赤松茸试验农田成功进入采收期。
12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赫山区沧水铺镇香炉山村。在香炉山村的实验田里,只见片片“红棕色斑点”现已破土而出,红棕色的菌环(菌帽)个个都有茶杯盖大小,白色的菌柱摸上去柔韧且顺滑,散发着一股东方木质的异香,东一簇,西一丛,长势喜人。此时,村民正弯着腰细心地采收着赤松茸,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长势良好的赤松茸。
“‘菇稻’种植模式,是我们在村中做的一个试点项目,其目的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乡村劳动力问题。”香炉山村支部书记彭宗凡告诉记者,试验田现阶段的成果十分成功,就目前的长势情况来分析,试点种植的2亩5分地的赤松茸,预计到明年三月份,产量可突破一万余斤。目前,实验田阶段的赤松茸批发销售价为15 -18元一斤,若按照市场价售卖可达50多元一斤,产品经济效益好,产业发展态势强劲。
据了解,“菇稻”种植模式是基于晚稻完成收割后,利用闲置稻田开展菇菌类品种的后续种植模式。菇菌在种植过程中无需化肥农药进行辅助栽培,但对种植的环境温度、种植水份需求较高。然而,农作物秸秆能够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香炉山村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至此秸秆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每亩需稻草4千至6千公斤秸秆,而香炉山村刚好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有效避免了稻草焚烧,解决了秸秆造成环境面源污染问题,并且种植过菇菌的稻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了增加,对来年水稻的种植有大很的帮助。”香炉山村支部书记彭宗凡说道。
红棕色的菌环(菌帽)个个都有茶杯盖大小,白色的菌柱摸上去柔韧且顺滑,散发着一股东方木质的异香。
目前“菇稻”种植模式只适用于人工培育种植。香炉山村2亩5分地的实验田中,共请了30多位村民进行培育养护,调动村内的劳动力,让这个冬天人与田都“不闲”。“菇稻”种植模式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镇将继续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赤松茸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优势变特色,促进特色农业产业连片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赫山区沧水铺镇党委书记曹霞表示。
下一步,沧水铺镇将继续通过技术培训和政策的支持,来发展“菇稻”产业的种植,引导种植大户种植赤松茸,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将赤松茸当作一个特色产业来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户能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