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庄村大棚食用菌喜获丰收,温室大棚里香菇、木耳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忙碌地采摘食用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资料图】
然而在这之前,这些大棚所在地却是一片荒芜。因为大棚所在地属于盐碱地,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但庄坪镇万庄村借助驻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士工作站的科技支撑,办起了特色种植,把这片地“变废为宝”。
Δ位于万庄村的食用菌栽培基地
“2019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万庄村流转土地65亩,2020年初建起了拥有58座大拱棚的食用菌栽培基地。”河庄坪镇镇长田昕说,在专家的指导下,该村确定了山区发展果园、沟道里发展食用菌大棚,并通过建鱼塘、民宿等带动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路子。
依托山仑院士工作站和延大博士团强大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通过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方式,教会村民果树栽植、菌类养殖和其他高效农业管理新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增强产业科技含量。
Δ高瑜介绍食用菌新技术应用推广情况
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瑜说。在专家的指导下,万庄村采取“大学+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推广食用菌绿色循环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培训、指导等方式,带动26户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建成食用菌出菇大棚54个,种植香菇50万袋、黑木耳50万袋、羊肚菌50亩、大球盖菌50亩,预计年产值可达600万元。村民的腰包鼓了,思路也跟着活了,迈步乡村振兴的劲头也更足了。
在技术支持与指导之余,山仑院士工作站还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推广,这一系列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的强劲“引擎”,力促新试点平稳推进并尽快投入使用。“试点已经成功,明年河庄坪镇将计划投入建设30个灵芝棚和70个香菇棚。”谈及未来,高瑜信心满满。
从2016年脱贫摘帽至今,万庄村华丽转身,以乡村旅游为引领,休闲农业遍地开花,集种植、采摘、垂钓、吃住于一体,成了城里人的一站式乡村休闲体验地。村民的腰包鼓了,思路也跟着活了,迈步乡村振兴的劲头也更足了。
原来的民居被改造成了高标准的民宿小宾馆,吃、住、游形成了一体化,产业运作的模式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摘掉贫困户的穷帽子,穷村子变成了好庄子,乡村振兴计划撑起致富的希望,撑起了幸福家园。
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地苹果雨水集聚深层入渗技术推广
据了解,河庄坪镇在发展农业产业中,非常注重科技助力作用。2018年12月,延安首个山仑院士工作站落户河庄坪镇万庄村,随后,河庄坪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在万庄村先后选育出多种食用菌新品种,引进了香菇、平菇、灵芝等珍稀菌种。
同时,依托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河庄坪镇建立了山地苹果矮化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400余亩、山地苹果园覆盖机械化和轻简化油菜还田技术示范区600亩、雨水集聚深层入渗技术推广1.5万亩,果园经济产值同比增加15%至30%。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