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连栋的智能温室旁,广袤的猕猴桃果园里,一场“不一般”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火热开展。它的学员“不一般”,既有多年从事种植业“老农民”,也有初入行业的大学生新面孔;它的内容“不一般”,涉及智慧农业、三产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干货满满。2月14-19日,由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组织的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上,50多名农民学员完成了行业知识的“快速充电”。
【资料图】
在凉州区,这样内容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并不鲜见。截至目前,凉州区农广校共培训农民25万人次、高素质农民近4000人,致富精英1200余人;全区学员建成西瓜、小乳瓜、黄冠梨、肉牛等绿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62个。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区农民整体素质,丰富了经营理念,拓展了致畗门路,一批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人”投身广袤田野;一批批想务农、有经验的“老农人”转变观念、提升技能;一批批高学历、有情怀的“知农人”成为储备军。在凉州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正在形成,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能力提升 培育优秀高素质农民
“作为一名高素质农民,我掌握了专业的种植、管理、销售知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这些都要依靠凉州区农广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张万明说道。
张万明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二坝村农民,多年来一直和土地打交道。面对当地自然条件差、经济收入薄弱的现实,让他领悟到仅靠传统农业无法实现过上富裕生活,必须转变观念,发展规模农业。
从2016年开始,在市区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张万明先后参加农广校中专班和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学历提升班等培训,取得了高级农艺师、注册高级环境工程师等资格证。2017年2月,张万明注册成立了武威市凉州区张万明家庭农场,搞肉羊养殖和品种改良;2019年12月注册成立了武威市凉州区纵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作物提供“飞防植保”服务,有效地控制了作物病虫灾害,并实现了亩均增收三百元左右的目标。市、区农广校聘请农机、经管、农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合作社的规范建设、财务管理、机械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全程开展跟踪服务。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共计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甜菜、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实现年销售收入560万元,入社农户年户均收入3万元。
“没有农广校的培训,自己不会拓展思路;没有农广校老师的帮助,合作社不会发展得这么好,真心感谢农广校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张万明感激地说。
创新培训模式 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这就对高素质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农业产业门类多元、培育需求多元的特点,凉州区农广校创新模式,开展工作调研,强化培训摸底;精心制定计划,提高培育质量;创新培训方式,激发学习热情,助推人才振兴。
“我家养了100多头羊,还种了玉米等作物。这次报名参加培训,就是想进一步了解农广校为我们推介的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果效益好、能落地,我也打算种植。”凉州区大柳镇湖沿村村民朱玉梅如此说道。
据介绍,为提高培训的精准性,该校及时开展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培训需求调查、培育对象摸底,了解学员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订单式”培训。如针对种粮大户重点培训小麦科技壮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针对农机合作社经营人,开展飞防植保专题培训……
“我们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实行分段分期安排课程,探索‘集中授课、现场观摩、跟踪服务’培养模式。着力聘请甘肃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农科院,武威市党校、市职业学院等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授课,采取请进来讲与走出去学相结合、典型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家课堂讲座与田间地头示范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教学。突出外出观摩,通过听介绍、实地看,情景体验、相互之间形成资源共享,拓宽信息交流渠道,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训后追踪,充分发挥镇级人员技术服务接地气的优势,对学员开展跟踪扶持。加大线上比重,及时将“老刀学霸”等微信公众号推荐给学员,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凉州区农广校校长鲁晓卫说道。
中职学历教育让农民圆了大学梦
凉州区全区农村户籍人口74.9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42.65万人,适宜多类农作物生长,属典型的农业大区。如何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近接受技能培训,成了该区职业教育发展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对此,凉州区农广校按照“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模式,加大更多农业发展主力军培养。一是完成招生任务。大力进行中职生招生政策宣传,确保生源充足。二是强化教学辅导。创新中职生教育教学方式,抓好2020级、2021级学员110人,分2期进行教学辅导暨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中职生素质素养。三是拓宽成才途径。抓好2020级毕业工作。52人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深入推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与甘肃省畜牧工程学院衔接,将高素质农民纳入高职扩招范围,畅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通道,使农民圆了大学梦,多了一批“乡村新能人”。宣传开展农民职称评定的意义,鼓励高素质农民,积极参与技术职称晋升,与学历教育一体推进,2022年12人获得高级职称、9人获得中级、9人获得初级,评定数量和获高级人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增强了农民荣誉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主力军作用,加强培训统筹服务能力建设,计划培训农户8万人(次)以上;二是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这项重点任务。大力提升培育质量效果。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三是抓好发展农民学历教育这个立校之本。不断提高育人规范化办学水平,计划招生50人。四是打造建强实训实习基地这个培训载体。努力把实训基地建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鲁晓卫说道。(董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