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何以生生不息?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06 10:02:18

初春的云南西双版纳乍暖还寒,但空气中已有东风的暖意。日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400多亩多年生稻生产示范基地里,迎来了一批政学研专家团队,他们穿行在基地的核心试验区,观摩“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26”“云大107”等多年生稻品种(系)的田间栽插和生长情况,热烈讨论多年生稻头季栽插、田管技术、病虫草害防控、稻桩越冬等热点问题,由此拉开了全国多年生稻试验示范总结暨现场观摩培训会的序幕。

多年生稻与甘蔗、韭菜类似,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特性。即第一季种下水稻后,在随后的若干季无需再购种、育秧、犁地、耙田和插秧,便可连续收获3-5年,其间只需进行浇水、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就能实现可观的产量。


【资料图】

发展多年生稻,能够大幅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土壤生态修复,对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自2017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每年在全国南方10个省区组织开展试验示范。此次会议,旨在总结这些年来各地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种多收、绿色轻简 生产优势突出

不久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成为2022年中国唯一入选,同时也是全球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多年生稻23”品种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

“千百年来,人类将多年生的野生种驯化成一年生的栽培种,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承载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我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一年生的栽培种变成多年生的栽培种,让绿色轻简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介绍。经过20余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选育出的多年生稻品种,实现了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连续收获3-5年的预期成效。同时,连续多年免耕的生产方式,不仅改善了稻田耕层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节本增效的作用,而且减少了稻田碳排放,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与传统水稻提高单产的方式不同,多年生稻通过简化水稻种植环节,在产量与传统水稻相比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和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为稳定和扩大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和丘陵山区水稻种植面积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和云南大学联合南方相关省份农技推广系统,从栽培密度、水肥管理、留桩高度、越冬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研究探索集成多年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及“稻+鱼”“稻+鸭+鱼”等多种“多年生稻+”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多年生稻综合效益的提升。

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若干品种多省区“开花”

“看到示范田里的稻子种得好,去年我主动找他们要了多年生稻的种子,种了20亩,第一季早稻收了600公斤/亩,第二季晚稻收了300公斤/亩,和种植普通水稻差不多,但是多年生稻第二季不用再买种子、育秧、插秧,成本节省了不少,今年我已经扩种到50亩了!”曼拉村种粮大户岩坎叫的农田就在多年生稻示范片一路之隔的东侧,谈及2022年开始种植多年生稻的契机,他毫不吝啬地分享一年种植中的收获。

“目前,‘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3个常规稻品种已通过云南省审定,具有产量高、品质较好、抗稻瘟病等特性,适宜在云南省示范推广。还有多个表现较好的品系,有望通过审定。”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程映国告诉记者,多年生稻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一是一种收多年,比如西双版纳等光温度条件好的区域;二是一种两收,比如在长江流域的双季稻区。近年来各地区的试验示范表现良好。

2017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0个省区开展试验示范。截至目前,全国多年生稻试验示范点达236个,其中云南核心示范点1万亩,辐射带动多年生稻种植超过10万亩,广西和贵州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县市分别达到了15个和30个。多年生稻单产水平也逐年提高,云南孟连试验4年连续收割8季,早季稻平均626公斤/亩,晚季稻426公斤/亩,年亩产突破“吨粮”。

大范围推广亟待加强品种选育、完善配套技术

近年来,随着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的不断推进,多年生稻发展势头也越发强劲。然而,像所有新技术新变革在发展初期都是在曲折中螺旋上升一样,多年生稻也不例外,在区域示范试验中,多年生稻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多年生稻虽然可以省去耕地、育秧、插秧等环节,但其技术要求高。头季生长、收获、留茬养护、下一季管理等都关系到产量高低,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在技术座谈会环节,专家们总结了多年生稻在示范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偏少,现有品种均是在云南选育的,其他省区的本地化选育品种尚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缺少多年生稻品种审定相关制度,云南省通过绿色通道审定了几个品种,其他省区还没有相应做法。三是缺少重点项目支持,区域间协作研究开展不够,品种选育还主要依靠云南大学。四是配套技术不够完善,目前主要处于试验示范阶段,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还不够深入。

专家团一致认为,推进多年生稻发展,需要多方合力。首先,继续发挥协作机制,通过加强现有品种引进试种,联合开展穿梭育种、本地化育种等,加快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本土品种,同时协调做好品种审定工作。其次,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在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建立示范样板,促进多年生稻示范推广。此外,要把多年生稻较高的综合效益和规模化经营主体对投入成本较为敏感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促进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稳步扩大多年生稻种植面积。

放眼勐海县多年生稻试验片,农户们正开着农机移栽新一茬多年生稻秧苗。暖风吹拂下,多年生稻又一次孕育生发。

关键词: 试验示范 示范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塞上平原春播忙 最资讯

塞上平原春播忙 最资讯

3月3日,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农民驾驶农机播种春小麦。连日来,宁夏各地田野上一派繁...更多

2023-03-06 09:42:16
【全球播资讯】“枇杷姐姐”吴素华:把家乡枇杷产业做大做强

【全球播资讯】“枇杷姐姐”吴素华:把家乡枇杷产

3月3日,吴素华在采摘枇杷。福建省云霄县棪树村枇杷种植面积超千亩,近年来枇杷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更多

2023-03-06 09:50:53
多年生稻何以生生不息?

多年生稻何以生生不息?

初春的云南西双版纳乍暖还寒,但空气中已有东风的暖意。日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拉村4...更多

2023-03-06 10:02:18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发出倡议  秦牧智库专家积极开展“科技之春我行动”活动:每日热点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发出倡议 秦牧

近日,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向智库专家发出《倡议书》,倡议各位专家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更多

2023-03-05 19:02:42
微视频丨每一个你,最美!:关注

微视频丨每一个你,最美!:关注

人生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普通像普通人一样,为了生计而忙碌数着日历,重复着普通的每一天有个...更多

2023-03-05 16:49:16
干货满“摊位” 来杨凌赶一场“春集”

干货满“摊位” 来杨凌赶一场“春集”

趁着春耕农忙时节,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春季分会暨第十五届西部(杨凌)农资苗木交易会(以下简称“...更多

2023-03-05 13:46:52
新老客商觅订单 | 杨凌双交会“朋友圈”愈发丰盈:焦点播报

新老客商觅订单 | 杨凌双交会“朋友圈”愈发丰

盛会再次盛放,杨凌再迎宾朋。3月3日至5日,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春季分会暨第十五届西部(杨凌)农资...更多

2023-03-05 14:02:06
苹果“免套袋”再度回归成趋势|每日快报

苹果“免套袋”再度回归成趋势|每日快报

现如今,苹果套袋并不新鲜,不套袋的苹果,正成为果业发展一道新的风景。在免套袋栽培技术讨论环节...更多

2023-03-05 13:55:12
杨凌双交会:以农会“友”兴乡村振兴之路

杨凌双交会:以农会“友”兴乡村振兴之路

春回大地暖,万象始更新,杨凌农科城再次吹响以“农”会友的号角。3月3日至5日,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更多

2023-03-05 13:40:38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召唤_天天视讯

重磅微视频:春天的召唤_天天视讯

天不言而四时行,又是一年三月到从春天启程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逐梦路上14亿中国人满怀期待倍增信心更多

2023-03-05 10:54:06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琼ICP备20220096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