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榆林迎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是有了新名次。2022年,榆林经济总量超过了长期占据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之首的河南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新的“第一”。
(相关资料图)
二是有了新身份。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赋予榆林“勇挑大梁、勇开新局”的新定位,要求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民生、发展和生态”。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榆林如何扛起新使命,成为带动中西部崛起的“超级”引擎?
眼下的“塞上明珠”,大地返青,黄河壮丽。绿意萌动下,各种新项目、新模式、新机遇竞相涌现。一季度的如飞“落子”,成为观察榆林发力“双勇”的绝佳窗口。
高质量项目“落子”如飞
168小时满负荷运行!
2月15日,榆能集团杨伙盘煤电项目1号机结束了试运行。这标志着全球首例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NDC)66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由工程建设阶段迈入商业运行阶段。
杨伙盘煤电一体化电厂项目,是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点,规划建设两套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项目1号机组已于近日正式向湖北供电。
“我们在行业内首次采用自然通风直接空冷技术,年平均供电煤耗可降低3.17克每千瓦时,有效提高了陕北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和清洁利用率。”榆能集团杨伙盘煤电公司总经理杨倩说。
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源头。在明晰了“勇挑大梁、勇开新局”的新定位后,榆林市委提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把工作重心、工作举措、工作力量不断往高质量发展上聚焦。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把抓高质量项目摆在战略核心位置”成为榆林开年明确的发展目标。
1月下旬,榆林市第一季度集中开工118个项目,涵盖先进制造、高端能化等多个领域。其中,32个能源化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本次集中开工项目总额的81%。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煤炭产能1000万吨、光伏及风电装机容量208万千瓦、各类化学品产能386万吨、油气产能700万吨,榆林能源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
“要牢固树立大抓高质量项目的鲜明导向,铆足干劲、大干快上,着力打通堵点痛点难点,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说。
从市委决策部署到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再到各部门“压茬推进”,榆林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能源化工这一发展的最大优势,坚决扛起能源稳价保供政治责任,抢抓机遇做大经济总量。
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民生红利
超60万人次的人流量汇聚在拥有近600年历史的老街上是什么景象?
2月18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在榆林举行。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无尽魅力。
全国性的大会成功举办,为榆林“勇挑大梁”增添了新的注脚。这也说明,榆林“勇挑大梁”的“试验田”,不仅在能化领域,还在文化、民生等其他领域。
在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榆林正将经济优势转化为民生红利,关乎教育、医疗等“民生大事”的重点项目同样稳步推进。
2月底,西安交大一附院与榆林市第二医院专家团队联手切除患者颅内巨大脑膜瘤。一台手术的成功,不仅让榆林人看到了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前景,也拉开了榆林医疗改革序幕。
据悉,榆林将以榆林市第二医院作为依托医院,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坊间称赞无数。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东林表示。
发力“民生大事”,不忘“关键小事”。榆林市第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中,既有方便群众出行的吴堡张家沟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也有小学扩建、燃气污水管网建设等公共设施补短板项目。
民生领域何以“挑大梁”?榆林市委提出,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办能办的事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坚决兜牢,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下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快进键”
今年全国两会上,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贾正兰等15名委员以榆林为样本,联名提出“开展黄河流域矿区采煤区生态修复试点,发展接续产业”的建议。
这份建议,浓缩了人们对榆林生态保护的肯定,更承载了大家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期许。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这对黄河流域采煤区生态修复是一个利好。”贾正兰说。
数据显示,2022年,榆林稳步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全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14万亩,同比增长60.9%。
这是榆林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当春风拂过陕北大地,榆林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次按下“快进键”。
面对省委提出的“要抓好水土保持、污染防治、节水控水,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上彰显新面貌”的新要求,榆林明确了绿色发展新方向:加快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
2月底,榆林再次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实施十大工程,安排142个项目,造林131.92万亩,全面提升榆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加快榆林绿色由浅向深转变。
林业之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亦是榆林承担的重要任务。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协调推进黄河支流控制等工程建设,一体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持续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榆林落地见效。”榆林市水利局总规划师杨思炯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