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阳春三月,漫步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乡间的大道上,路旁郁郁葱葱,路面干干净净;田边,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招手,好像告诉我们今年又是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地膜覆盖出一条条银色的丝带,和深耕的土地构成了一幅春天和美的画卷;进村,柳叶鹅黄,桃花灿烂、迎春花最是勾人;农户门前菜畦换上了新装,忙碌的人们正在种植各种蔬菜,修剪花树,去秋丰收的玉米,金灿灿的收入仓中,格外显眼;入院,整洁舒适、优美宜居,白的墙一尘不染,灰的瓦闪闪发光,陇东的建筑风格尽显其中。乡村将退去冬的灰白清冷,迎来春的色彩斑斓,展现乡村宜居之美。
近年来,泾川县全面推进“三改(改灶、改炕、改厕)三化(绿化、亮化、文化)”措施,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以“五清四治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行动,全县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完善,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全面提高,推动村容村貌华丽蜕变,乡村颜值更高了,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月的晌午,在高平镇三十里铺村,整洁宽敞的巷道四通八达,路旁的绿植清新怡人,丝路古驿微景观造型别致,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唠嗑晒太阳,享受着这惬意的农闲时光,俨然一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村里面近几年变得越来越好了!太阳能路灯安装后,晚上回家很亮堂、很安全。村里这几年绿化做得好,卫生打扫得又好,垃圾天天有人清理,住着更加舒服舒心。”三十里铺村村民史俊生笑着说。
近年来,为有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泾川县出台了《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绿化美化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重点在清洁田园、清洁庭院、清理村内河渠沟塘、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畜禽粪污,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农村垃圾、治理村庄风貌、治理村庄道路,提升群众卫生习惯、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管理水平方面持续用力,寻求新的长效管护模式,探索新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管护的工作制度、管护队伍,管护经费、人员管理,并常态化运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大局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健全完善督查机制、“红黑榜”制度,推行公共区域垃圾“随手拍、随手捡”“及时传、跟踪问”等措施,创新乡村公共环境保洁制度,探索公益性岗位保洁人员、村组干部绩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挂钩的考核机制,挖掘“积分兑换”“邻里互评”等激励机制,引进民间资本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原来我们污水乱倒,出行道路全是泥坑,整体环境脏乱差,自从实施了人居环境项目,环境变好了,出行方便了,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真是为群众办了一件大事实啊!”,城关镇水泉村支部书记景小军感动地说。近年来,泾川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在六个乡镇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解决了群众排水难、出行难等问题。
泾川县紧盯农村人居环境“543”集中整治重点任务,在清洁乱堆乱放上耐心加细心,宣传教育引导,全面彻底清理。在拆违治乱上下苦功、出硬招,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和视觉贫困。在垃圾治理上加强收集点建设,提高收集转运效率。在村庄风貌上加强引导,注重整齐。在道路治理上聚焦六乱,全面清理。围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等问题,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及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等项目,完善补齐短板。落实“反哺归泾”行动,动员深入挖掘本乡镇成功人士积极参与,撬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解难题提水平。
“各位村民请注意,下坳村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请各位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垃圾,并参与到村内道路两旁环境整治中来”。清晨,玉都镇下坳村村委会大喇叭又响起来了,正在动员全体村民参与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对杂草枯枝、生产生活废弃物、门前乱堆乱放、排水渠清理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下坳村既是美丽乡村示范村,又是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环境优美,舒适宜居。
泾川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教化民风的有力抓手,坚持宣与教同步推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在各乡镇巡回播放环境整治宣传短片,讲解各级各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从细微处着手,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真正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推动整治持续深入开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县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载体,以“543”集中整治为抓手,在机制建立上求创新,在巩固成果上再用力,在提升水平上再优化,形成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夏爱军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胡海飞 通讯员:张福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