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农业科技报记者 周廷 7月中旬,夏日艳阳高照,在陕西省洛南县齐整的田地里,在错落有致的大棚中,即将收获的烟叶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红绿相间的新品种辣椒在枝蔓间自由生长;大棚里从苏陕协作引进的“南果北移”项目特色品种吊栽西瓜,在藤蔓间散发着成熟的果香……处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穿梭在田垄之间为即将的丰收忙碌着。苏陕协作 小辣椒映红致富路夏季是朝天椒一年中收获产量最多的季节,处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灵口镇宽坪村朝天椒产业基地内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晾晒大棚下,红绿相间油亮亮的朝天椒如同织锦地毯般呈现在眼前,很多群众在忙碌地摘取椒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2018年,洛南县委、县政府便将辣椒产业纳入全县脱贫攻坚产业集群,引导鼓励贫困户每户种植2-3亩新品种辣椒。 “宽坪村过去是典型的陕南深度贫困村,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出门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宽坪村党支部副书记任卫民告诉记者。 “2018年,在县上和苏陕扶贫协作的支持下,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在陕西省辣上天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村570户中的164户贫困户全部种植了辣椒,第一年,通过辣椒种植就脱贫了69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看到贫困户通过种植辣椒挣了钱、脱了贫,村民们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村上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租赁占地10亩的温室大棚4个,专门开展大棚育苗和种植辣椒,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 “现在,几乎家家都种植了辣椒,全村种植辣椒526亩,过去我村的村集体按70%的比例分红给种植辣椒的贫困户——预脱贫户——特别贫困户三类种植户,仅辣椒一项最少的分红200多元、最多的要分红700多元。”宽坪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军锋一说起村上的辣椒种植情况,脸上就泛着喜悦的红光,扳着手指头一项一项地说个不停…… 据了解,洛南县在辣椒产业发展上,采取“借苗还椒”的方式,在全县发展辣椒种植近15680亩,与种植户签订了保价回收协议,赊欠种苗给农户,在产品收购时再扣除种苗款,既解决了农户种植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空壳村”的问题。 “为激发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公司按照‘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联户、股份联心、责任联体’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农户与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互促共赢的增收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保障集体经济增收、农户精准收益、稳定增长。‘辣上天’牌系列产品先后与重庆、湖南、云南、山东等地的辣椒知名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陕西辣上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亚军激动地对记者说。 据洛南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洛南县辣椒产业的带头企业——陕西省辣上天食品有限公司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动全县贫困户5200余户1.56万人就业,户均增收4000余元,闯出了年产值1.2亿元的辣椒产业路,为全县产业升级转型、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户发展产业、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地制宜 果蔬产业稳增收沿着平坦的县道,就看到了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优质瓜果菜种植示范基地,在山岭下,连片白色的大棚甚是醒目。 “公公常年有病,娃还在幼儿园上大班。以前经常在外务工,农忙时才回家种地,一年下来也挣不下多少钱。现在把土地流转了,就在家门口干活,每天能挣六七十元,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见到记者一行,正在基地务工的中联村新民组村民刘玉静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中联村中坪组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女儿,由于出不了门,自己就常年在这个基地干活。挣点零花钱,自己用起来也方便。”旁边的村民邓玄俊马上接过了话茬。 像刘玉静、邓玄俊这样的村民在中联村还有很多,有八九百人常年在该基地务工。中联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文丽告诉记者,“中联村主导产业以设施水果、蔬菜为主,去年种植小白黄瓜120亩,发展西瓜大棚182个、西红柿大棚28个。苏陕协作资金投放到镇上,镇上负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村上以每棚2000元租金出租给群众种植西瓜和西红柿,从而降低群众发展产业投入成本。这些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再发展,水果、蔬菜大棚已为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8万元。” 在人们的印象里,西瓜是“顺地爬”,而中联村基地内的西瓜却“吊着长”。“看,这就是从江苏横溪引进的小西瓜。这西瓜‘吃’着有机肥,‘住’着阳光房,‘睡’着吊绳床,价钱好得很。去年还说要拿一部分请南京帮忙销售,结果没想到,我们本地都不够卖。”陕西江河润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洛南县宁农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亚峰很是自豪。 南瓜北移试种成功,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甜蜜路”。“我们这里原来种的是大西瓜,一个二三十斤重,但皮厚、口感差,而‘横溪西瓜’个小、皮薄、口感好,5斤左右一个,一家人一次正好吃完。”古城镇党委书记杨新良介绍说。 “请大家过来看看,我们棚里种的西红柿五颜六色,除了常见的红色,还有紫色、黑色、黄色等颜色。一斤卖到280多元,要货都要提前预定。”张亚峰难掩心中兴奋地对记者说。 横溪西瓜、五色圣女果、小白黄瓜已经成为中联村果蔬基地的一张张亮丽“名片”。中联村今年流转土地500亩,新建大棚240个,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育苗温室大棚3座、2000吨冷库1座、500平方米展示厅1座等,将为市场提供优质果蔬2万公斤,产值超过3000万元。
金叶惠农 一株烟叶成就一个产业一株烟叶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今年39岁的杨英,是合作社的务工人员。“以前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不仅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打工收入除去房租和水电气费也所剩无几。现在,我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工,不仅月收入2000多元,还能天天回家照顾老人、陪伴孩子,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提起现在的工作,八一村村民杨英非常满意。 “我前年种46亩烤烟,去年集中连片种植了66亩,合作社的服务队太给力了,让我们种烟变得轻松了不少,还省了不少钱。”八一村46岁的烟农杨学民告诉记者。 “幸福生活就看这片金叶子,真心感谢合作社。以前烟叶采摘全靠雇工完成,自从合作社成立采收服务队后,节约了工费,更重要的是,采收的烟叶数量大,能一次装满单个烤炉,解决了每天采摘烟叶无法装满炉、易腐烂问题。我在合作社务工加上分红,去年赚了3.2万元。”旁边的八一村烟农李英娥马上接过了话茬。 “八一村为洛南东路人口第一大村,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共863户3347人,是洛南县有名的贫困村。为了改变八一村之前的状况,村委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邀请专家把脉定向。最终,结合村上的优势和大家的意见建议,先后组建了惠农烟叶等4个合作社以及有机肥厂、鹿池川乡村旅游公司两个企业,形成了‘四社一厂一公司’的产业发展格局。”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杨现英回忆说。 大家口中的“合作社”,指的是2009年成立的洛南县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当时仅有社员8人,如今已发展了265名会员。
“合作社既保障了社员收入,又促进了烟农增收,成为烤烟种植的‘蓄水池’。”据洛南县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亚斌介绍,针对农村劳动力缺失,合作社还成立了育苗、烘烤、田间托管(植保)、烟叶分级、田间看管五个服务队。在合作社的助力下,烤烟亩产值达到了4380元,合作社每年的毛收入100多万元。另外,合作社承担了周围两千余亩烟叶的烘烤工作,还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洛南烤烟发展怎么样?这些数据最有说服力!记者从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了解到,洛南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2023年种植烤烟7万亩,收购烟叶791万公斤,烟农收入2.22亿元。 金叶惠农,重任在肩。洛南县从1987年开始试种烤烟,198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洛南已跃居陕西省烟叶第一大县,烟叶种植规模、产量、烟农收入、户均收入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洛南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各项产业发展快、稳、强,为农民致富、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添加了动力,绘制了一幅乡村振兴欣欣向荣的“新图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