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试验,加强与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升体系创新能力,9月8至10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主办,关中玉米综合试验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承办的2023年西北区田间开放交流日暨玉米单产提升行动观摩会在陕西举办。
本次观摩会的主题是“推技术提单产,助力玉米产能提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及相关岗位专家,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有关负责人,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以及陕西省有关县(区)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
与会者现场观摩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旬邑县玉米试验基地、杨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展示的31项技术。
(相关资料图)
旬邑基地占地133.5亩,属于一年一熟典型雨养旱作区,主要进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2023年试验示范内容主要有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北联合体系试验、熟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不同类型地膜试验等18项技术。
杨凌基地位于陕西杨凌五泉镇官村,占地 125 亩,属于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主要进行玉米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新组合鉴定筛选,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展示和示范。2023年试验示范内容主要有玉米新品展示、集雨保墒控水技术、陕单650及亲本密度定额试验、陕A群与陕B群体持续优化改良等13项技术。
多年来,薛吉全教授团队以玉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解析为基础,以种质改良、优异基因挖掘和育种技术创新为关键,以突破性玉米品种选育为支撑,进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在原创性种质、育种关键技术和重大自主品种方面重要进展。
薛吉全教授团队在科研中以种质创新为切入点,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基础,构建了陕A群、陕B群2个杂种优势群,与30多家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在7个省区30个地点进行了15轮多点联合改良,在国内率先走出一条玉米育种实质性协同改良的新途径。
育成陕单8806、陕单609、陕单636和陕单650等玉米新品种30余个,国审品种8个。
陕单609连续3年在同一地块实现亩产超过并稳定在140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已成为陕西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
早熟耐密宜机收品种陕单650在丰产性、适应性和机收特性表现突出。该品种2021年入选黄淮海夏玉米(机收)五大核心展示综合表现优良品种,202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中国农科院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研究员在观摩中介绍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这两年研发出来的新品种还有新技术以及新模式,能够满足当前区域提高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的需要。”
“通过观摩,增强了合作和交流,展示了关中试验站和陕西省玉米技术体系为推动陕西以及西北玉米产业这块新的品种、新的技术。”关中玉米综合试验站站长、陕西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接受采访时说。
在座谈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就推动西北地区现代玉米产业健康发展作了发言。
全媒体记者 胡润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