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地处秦岭腹地,因为山大沟深,“贫穷”“落后”曾经是这里的代名词。为了彻底摆脱全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苏陕协作连续多年倾力支持,在石家山、张氏沟、吴家湾、左家坡、八台坡等5个片区示范种植7个优质茶树品种2500亩,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70平方米、产业路3.6公里,建成柞水唯一的“绿色茶叶示范基地”,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已然成为中台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苏陕协作助力中台村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以下做法:
(相关资料图)
一是致力产业兴旺生态美,力将“荒山”变“金山” 。高淳柞水千亩无性系茶叶园所在村曾是深度贫困村,所处海拔500米至800米,群众居住分散,土地也零零散散,很多老乡外出务工无暇种地,土地撂了荒,山间杂草生。但同时,这里有着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优势条件,是茶叶种植的理想之地。自从茶园选址到了这里,扎根到了这里,这里就一天天、一年年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茶树绿了青山,茶园富了百姓,茶叶加工厂壮大了集体经济,茶叶种植面积逐步从1亩增长到2千多亩,昔日荒山真正变成了如今的金山。
二是致力收入稳定生活美,力将“粮农”变“茶农”。没有茶园以前,当地群众以粮食种植为主,项目启动实施后,将闲置土地集中统一栽植茶苗,待茶园建成后全部交由原来出让土地的农户来管理,农户采的茶叶由村集体收购进行加工对外销售,真正使当地村民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公益岗安置、分红等方式,将全村156户495人联结到茶产业链上,带动了周边20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户均收入实现了翻番,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致力群众富裕乡村美,力将“弱村”变“强村”。过去缺乏产业引领和技术支撑,村内特色产业凋敝,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随着近年来茶产业的逐步壮大,2021年中台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6万元,一跃成为全镇名副其实的经济强村。2022年借助苏陕协作平台,中台村与高淳区和平村建立“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关系,在茶产业的带动下,车厘子产业园紧跟落户,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苏陕协作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中,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选准产业是根本。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选准产业显得尤为关键。中台村致力发展茶产业绝非偶然,既突出了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又吻合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还总结了以往种茶失败的教训,更填补了柞水茶产业的空白,为未来农文旅产业融合寻到了新的突破点。
二是项目援助是核心。村集体发展产业没有项目资金支持举步维艰。驻柞水工作组整合高淳区7个镇办24个集体经济强村结对帮扶资金210万元,采取飞地建园模式,将资金集中投入中台村茶园项目。在此基础上,苏陕协作资金连续四年将茶园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保证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三是技术支撑是关键。缺乏技术就没有标准规范,如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工作组积极引导中台村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人才培养输送机制,与南京雅润茶叶有限公司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特聘南京挂职农业局副局长赵福荣定期、定点授课讲解,指导帮助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成功创建“终南皓月”品牌。
四是延长链条是方向。延长产业链条能够极大增强产业的生命力和附加值,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工作组注重指导中台村向茶产业上下游拓展,不仅做好多品种茶叶的高山种植和加工销售,更下功夫推进茶叶的专利研发和品牌构建,未来着力自主培育茶苗,力促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全媒体记者 周廷 通讯员 周成全 程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