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三岔镇三岔村生活了四十多年的郑焕文,从未想过有一天,从前这个鲜有人知的小村庄会摇身一变成宜居宜业的新家园,自己也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清秋时节,走在三岔村街道上,泛黄的银杏叶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彩色的混凝土步道为街道增添了满满的活力,327国道两旁的楼房沿路排开、整齐划一,新更换的断桥铝窗将建筑品味提高了不少……
自己说好不算好,群众满意了才是真的好。2022年以来,三岔镇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摸清镇情村情民情,从“生态宜居”着手,始终把“规划科学、标准更高、配套要全、质量过关”贯穿始终,首先在改变群众居住条件上下功夫,用“绣花功”对村子进行提升改造,曾经的旧农村如今也换上了“新衣服”。
(资料图片)
这些喜人变化,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中,三岔村郑焕文就是其中一位,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亲身感受。
村子颜值提高了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可以说我和邻里乡亲一起,亲眼目睹着街道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整洁干净。
现在街道绿化树更漂亮了,窗户换成了流行的断桥铝,防风又隔音,村西头文化广场修的更平坦,孩子们能游玩,大人们能散步、能健身,荷花池也成了我们老百姓茶余饭后、农闲时的又一个娱乐场地。
记得小时候,三岔村没有路灯,巷道狭窄,房前屋后时有杂草生长。不过,这是当时许多农村的样子,邻里乡亲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随着黄龙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不断刷新,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村子开始美起来,我们居住的三岔村也大变样。
在改变群众居住条件上,大到外墙加装保温层、安装什么样式的窗户,小到街道种什么树、步道喷什么颜色,镇里村里都是多次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后最终确定的,村子一天一个样,现在我们村街道也和城里的街道没什么区别了,村子的“颜值”越来越高,居住在这里幸福感越来越强。
村民生活品质提升了
之前,我们这用的是旱厕,想洗澡没地方排水,洗菜做饭用水也是随便倒,生活不方便,对环境也有影响。现在不一样了,厕所变成了卫生厕所,镇上统一给街道铺设了污水管道,前两年我家还改造了卫生间,装了热水器,生活质量一下提高了。
近几年来,三岔镇党委、政府不打折扣落实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把能让我们群众看到的实惠落实落地,同时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跑腿出汗,多方争资金、跑项目,尤其是对涉及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的项目更是紧盯不舍,我们享受到了肉眼可见的民生红利。
村里依托“厕所革命”,家家户户的入厕状况得到了改善,摈弃了过去的“臭气熏天”;依托“清洁能源”,以前用的燃煤炉子换成了生物质锅炉,摈弃了过去的“烟熏缭绕”;依托“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6公里,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家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生活环境改善了,村里的产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我平常喜欢钻研一些农业管理技术,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我栽植了35亩苹果园,75亩玉米,还有核桃和连翘,又购置了各种农用机械,一年下来收入有50万元。
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以苹果、核桃、玉米为主,村里组建了农业技术管理服务队,由村里的12名土专家和技术能手组成,在农作物管理的关键期给大家讲授知识技术,帮助大家提高生产效率。
现在我们村苹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800多亩,核桃种植面积达900亩,2021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8万。依靠产业致富,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村子更加和谐有序了
我们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镇政府的所在地,人口居住较为集中,327国道又穿村而过,来往人流量大,村子治理难度大。
村党支部特别重视基层党组织治理“最后一公里”作用的发挥,为打牢全村“大治理”的底子,从多个维度着手,强配套、抓管理、做服务,打出了一套“组合牌”。
2022年,村里街道安装了24个摄像头,做到了各户门口、街道沿线、交叉路口、文化广场全覆盖,实现了“雪亮三岔”;此外,大家统一给村上交卫生费,由专人负责管理卫生,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生活环境好了、村子治安好了,生活的越来越舒适,我们掏钱也愿意。
同时,为更好地建设村子,村里“四支队伍”动员支持我们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一起努力,尝到村里变化带来的喜悦,大家都很乐意,我们组成了由党员、群众、妇女共35人的“志愿先锋队”,政策宣传、疫苗接种、防火防汛、自建房排查、人居环境整治等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村里谁家有事了,大伙一块搭把手,我们也带动越来越多的乡亲参与进来,村子的凝聚力、向心力越来越强,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和谐融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现在我们的三岔村真正实现了大变样,大家的居住环境好了,交通也便利了,农业产业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也发展的越来越好,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倍感自豪,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让大家对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信心。(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