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藏职院校门的那一天,我抬头望了眼拉萨的天,蓝得很干净,我想总会有一束阳光,穿透疫情的阴霾,照耀整个西藏。我们也不负众望,稳住了藏职院的疫情。”翻看在藏区抗疫期间拍的照片,陈宁眼眶泛红地回忆道。
8月初,新冠病毒在短时间内席卷了西藏这片净土。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援建学校,疫情形势十分严峻。8月21日,应藏职院请求,西农大向藏职院捐赠防控物资并选派防控经验丰富的医政科主任陈宁和护士李文婷赴藏支援。
(相关资料图)
盛夏出发,归来已是初冬。50天,陈宁和李文婷用柔肩担起责任,用坚守书写担当,成为藏职院疫情防控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织密织劳了藏职院的疫情“防控网”。
入藏 义无反顾
疫情就是命令。在得知医院要派人前往藏区支援时,陈宁、李文婷毅然决然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当名额确定时,她们没有任何的迟疑,随即收拾行李,带上防疫物资,逆行出征藏区。“我们知道有政府、学校、医院、家人做后盾,我们就什么也不怕。”陈宁说。
在入藏前,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原定8月22日陈宁、李文婷直飞拉萨,但赴拉萨的航班临时取消。为了尽快赶到抗疫一线,22日晚上,她们决定23日乘飞机经重庆换机进藏。
23日凌晨4点,她们顶着一轮明月,带着重达80斤的抗疫物资及经过反复压缩的极少量的个人用品,从杨凌出发,踏上了进藏抗疫的路途。
“当时在机场,超重的行李需要额外付费,但机场人员得知我们带的是防疫物资,就说再超重,机场也不会额外加收费用。”在那一刻,陈宁的内心泛起了涟漪,“原来大家都在为了疫情默默地奉献着。”
悬壶入前线,白衣做战袍。从杨凌到拉萨,2800公里的路程,18个小时的辗转奔波,终于在当天晚上的11点多,陈宁、李文婷带着防疫物资到达了藏职院。她们的到来给藏职院带来了抗疫必胜的希望。
抗疫 微光炬
初到藏职院,陈宁、李文婷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迅速投入到工作中。“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快一些,疫情扩散的风险就会少一分。”陈宁说。
藏职院医疗技术力量薄弱,防护意识不足,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而且学校每天都有新增确诊病例,当务之急是快速阻断疫情传播,切实有效防控疫情。
陈宁、李文婷结合藏职院实际情况,着手制定了《封控楼消杀隔离制度》《校园环境消杀规范》《垃圾转运流程》等防疫指引,为阻断病毒传播风险,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面对语言不通的藏民同胞,陈宁、李文婷耐心沟通,反复示范。“我们把培训内容录制成视频,由懂藏语的志愿者翻译出来,发送到群里,供大家一起学习,增强疫情防控意识。”陈宁说。
中秋月儿圆,举国团圆之日,学校收到了287剂新冠病毒预防性用药——F61单抗鼻喷雾剂,陈宁、李文婷顾不上吃晚饭,背着30多斤的药品、冰块和消毒液,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地跑,一瓶药一瓶药地开。等全部忙完,三人已是全身无力。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援藏干部程晓盈声音嘶哑地说:“等疫情结束,定要给你俩做顿好吃的”。陈宁笑着回道:“好。”
身披白衣,心有锦缎。哪里有需要,她们就冲锋在前,流调、消杀、感控管理……每项工作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好,绝不含糊。“口罩脸”“酒精手”“大白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们用实际行动彰显着白衣战士的无畏。
回家 双向奔赴
去无畏,归无恙。50天日夜的奋战,对陈宁、李文婷来说是奔波与付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50天;是与学校师生、抗疫志愿者同舟共济、迎难而上的50天。在这50天里,她们被藏汉一家共克时艰的力量鼓舞激励着。
在面对焦虑、烦躁的学生时,陈宁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穿上防护服来到学生身边给予心理疏导。当一位老师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校医、120不能及时到位时,陈宁立即做好防护跑到家属区进行诊疗,让老师的症状得到缓解。
“白衣战士”“及时雨”“格桑花”……这些标签在陈宁、李文婷的身上一一展现。她们让杨凌与拉萨上演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故事,在这场战“疫”中,大家互相鼓励、温暖安慰,让点点微光汇成星河,扫清了疫情的阴霾。
离开拉萨的那天,陈宁、李文婷带着洁白的哈达、捧着美丽的鲜花,与大家眼含热泪,依依惜别......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一名战士,不是生而英勇,而是选择无畏。
回到杨凌后,陈宁、李文婷仍然牵挂着藏职院的疫情形势,她们时常和藏职院的防疫人员联系,了解学校的疫情情况,知道学校目前抗疫工作平稳顺利,她们也就放心了。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50天很短,但值得我们铭记一生。”陈宁、李文婷如是说!
记者:谷幸 仵佳伟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