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伙场”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这块自留地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闲置地,虽然看似不大,但却是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难点、乡村治理的焦点。为了将这些“弱点”变成“亮点”,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快培育集体经济,为村民开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榆阳区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伙场、庭院经济发展之路。
冬日的午后,芹河镇前湾滩村村民张三元在自家伙场敲打着海红果树,伙场里除了一株硕大的海红果树,还分布着苹果树、葡萄架、蔬菜地等。虽然已经入冬,但是他家的伙场依旧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的院子从三四月开始收杏儿,一直到十月份各种水果不间断。每年仅海红果就能卖5000多元,其他各种桃、梨、杏儿、葡萄,也能收入8-9千块钱,再加上萝卜、茄子、柿子、豆角等各种蔬菜,这个院子一年能收入2万左右。”张三元说。
近年来,榆阳区整合投入1亿元,统筹推进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区、乡、村三级联动创建,组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北部草滩区大力发展“伙场经济”,在南部山区推广“庭院经济”,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今年,我们全村在时令水果这一项收入上,人均能达到2000元。在家家户户发展伙场经济的同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芹河镇前湾滩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华说。
在青云镇尤家湾村,一排排整洁质朴的窑洞民宿坐落于山凹里,暖阳照耀过窑洞的窗格,屋内书法字画,散发着黄土文化的艺术氛围。很多人想象不到,这些窑洞曾经都已破旧,一年多以前,榆林黄土人家文化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雷壮和村民合作,整合了村里20多孔窑洞开始发展民宿,同步打造庭院经济,不仅提升了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助推了农旅融合发展,留住了乡思乡愁,促进了乡风文明。
“我们公司积极与尤家湾村民合作,优先招用当地村民。在餐饮食品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收购当地农民的农特产品,以此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黄土人家的康养中心、儿童研学基地、大型亲子活动场所,把尤家湾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雷壮表示。
“我们通过‘返乡创业资本+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出尤家湾黄土人家、拾光草堂、郑家川栖心川上等农旅融合项目,通过就地移民搬迁项目、产能赋能的途径,推进达连沟村、康家湾村‘静美家园新农村’建设。下一步,我镇将深度融合历史文化、景观农业、运动康养、近郊采摘、休闲民宿等五大发展优势,拓宽田园经济发展模式,将田园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青云镇镇长寇秉正说。
乡村振兴、重任在肩,广阔农村、大有可为。榆阳区正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围绕“净、富、美”三个字做文章,打造开窗见绿、推门闻香、移步见景的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户,全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榆阳区为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发展伙场经济、庭院经济,根据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今后我们将继续推广伙场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雷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