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笔者走进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养牛场,一头头体型壮硕的西门塔尔牛在阳光下悠闲咀嚼,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能繁母牛正在吃着饲草,不时发出“哞哞”叫声。饲养员陈碧珺和柳亚林正在圈舍刷拭牛体、清扫卫生、投喂草料......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忙得不亦乐乎。牛场处处尽显生机勃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碧珺说:“我主要是给牛喂一下草料,牛比较多,每天都要清理牛圈,顺便观察牛的健康情况。”
由于养殖经验丰富,陈碧珺被聘请为饲养员帮助养牛场喂牛。笔者和饲养员陈碧珺闲聊,陈碧珺说:农兴村“牛”书记王军龙是不认输的“老黄牛”,村里无人不竖大拇指:“我们王书记,真牛!”
王军龙——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村党支部书记。农兴村是个山区村,过去村民收入低、村庄环境差,村集体底子薄。2018年,王军龙当选村支书,如何带领村民和集体经济富起来,成了他的心头大事。
“村民历来有养肉牛的传统,但过去每家只养三两头,能否扩大养殖规模集中集体养殖让村民分红致富?”上任后的王军龙一直琢磨,“本来的路子是想集中养肉牛。经过带领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发现养肉牛效益更可观。”能给村里带来更大的效益。他盘算了几天,觉得养肉牛这事儿,能成。
党支部安排干部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大多数村民都不认可养肉牛的事儿。好心的朋友都在劝:养不成的,农兴就没有规模化养肉牛的先例。
“我觉得我带领大家能干成。”王军龙掷地有声。当时,除了他,还有一些村民表达了想养肉牛的意愿。王军龙带头成立了农兴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能理解。养肉牛投资大,养起来麻烦,对技术要求高;万一牛价低,卖不出去,就砸手里了。老百姓心有忌惮很正常,所以我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先把肉牛养殖合作社成立,先养成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王军龙暗下决心,他认为只要真心实意地干,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找到致富路的“拓荒牛”。养肉牛要先有场地。王军龙看中一条离村不远的山沟,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多方筹集资金,便行动了起来,一掷地投入到这场没有退路的“试验”中。
没人能想到,这个看起来个子不高的山里村书记,竟然这么“牛”气冲天,真让肉牛场在山沟里拔地而起。王军龙回忆,开始平地基、建厂、搬运、清扫……最困难的时候,不少村民包括不看好他带领修肉牛场的一些村民也过来帮忙,“其实大伙儿对我和村两委抱有很大的期待,村民们打心里是希望我们能干成,都自愿过来帮忙,用这样的方式给我们鼓劲。”
牛场建成后,王军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洛南县金顺禾养牛场购入了45头西门塔尔牛,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王军龙等一班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据了解,农兴村养牛场分两期建设,总计划投资400万元,一期已投资260万元,新建牛场约1018平方米、生产道路400米、饲喂活动场300平方米、秸秆饲料氨化池1个60平方米、化粪池1个30平方米、饲料及粉碎加工房100平方米、饲料加工设备1台、桥梁一座。可养殖肉牛100头;二期计划建成可养殖肉牛500头、放养乌鸡3000只,利用牛粪饲养蛋鸡8000只,年产虫子鸡蛋40万枚立体生态养殖基地。预计年出栏肉牛60头,一期收益60万元:二期收益180万元。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100吨,有效解决群众地边秸秆乱堆乱放问题,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商州区北宽坪镇积极探索种养发展模式,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一镇一园”为重要载体,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立足镇情实际,鼓励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种养产业,统筹谋划、大胆创新,趟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地域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
北宽坪镇村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各村、社区茁壮成长。其中,农兴村依托养牛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典型。(通讯员 彭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