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产业发展
(资料图)
机械化播种 陈静仁 摄
宣传法律法规 陈静仁 摄
黄河东流,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总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数据彰显收获:2022年,佳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53亿元,增长9.4%;财政总收入4.02亿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1.59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732元、13502元,增速分别为5.5%、7.5%。一项项亮眼指标,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让人倍感振奋。
1、抓项目 促投资——经济发展动力强劲
全市首家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小杂粮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落地佳县;
成功申报立项秦创原(佳县)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两链融合试验区1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
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00万元;
……
去年,佳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聚集创新动能,以科创示范带为载体,抓项目、促投资,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县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年度6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04亿元,积极争资争项,累计到位资金3.1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成“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专项行动141项,复制推广改革举措68项,行政审批按期办结率达99.7%,招标实施方案核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佳快办”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到位资金25.0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20%以上,新签订项目17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引资额达208.9亿元。
一项项举措稳步推进,佳县处处涌动着改革春潮和发展活力,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2、调结构 促转型——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榆佳经开区完成工业产值41.96亿元,增长78.6%;
年度粮食产量25.7万吨、产值达9.1亿元,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木头峪古镇、峪口艺术小镇、泥河沟千年古枣园3个3A级景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初验;
……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是基础。去年,佳县始终把产业作为跨越转型的最大支撑,扎实推进工业、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发展。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陕西有色8万吨电子级粒状多晶硅产业升级项目顺利启动,总投资达96.79亿元;冀东油田产能建设地面工程建成投产;年产150万吨水洗砂综合利用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榆佳经开区化工园区审定顺利上报省工信厅。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6.69万亩;年度红枣(酸枣)产量突破5亿斤,产值突破16亿元;新栽山地苹果980亩,全县果业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红薯2283亩,总产值达2000万元;种植高粱10万亩,总产值达2亿元;佳县羊肉等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庆丰收·促振兴”暨“清爽榆林”黄河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完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旅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乡村振兴题材电影《高高山上一头牛》的拍摄,成功引进榆林东方集团投资3处高端民宿建设项目,大美石窑创建为“陕西省旅游度假区”,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第二批陕西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随着三大产业不断发力,佳县进一步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加速前行。
3、聚目标 抓落实——巩固衔接有效推进
去年,佳县有效应用防返贫动态监测“3456”工作机制,新增易返贫致贫户100户263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创新运用“六字”“四双”“清单式”和“五晒五比拼”等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百日提升”“百日督帮”专项行动,整改各级反馈问题90条,全县巩固衔接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精准巩固成果。2022年,全年安排涉农整合资金3.79亿元、项目429个,实施危房改造136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9处,建成投用农村水质检测中心,落实教育资助7248人次349.72万元,新增小额信贷3457.85万元,分配光伏收益648.9万元,推动群众转移就业5.9万人,完成消费帮扶1.54亿元,大病救治和慢性病签约服务率达100%。
接续推进振兴。探索创立支部联建、产业联营、乡村联治、文明联创“四联”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完成“清零消薄”任务22个,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8个。实施陕西省首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慈善信托”项目,为涉农产业撬动财政贴息贷款5265万元。开通乡村振兴服务热线,受理解决问题125项,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攀升。
4、换新颜 优生态——美好家园共建共享
在佳县的大街小巷、各个镇村,每天早中晚,大喇叭准时与群众相约。大喇叭是佳县持续完善城乡设施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完成县、乡、村三级广播网络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全县应急广播全覆盖。创建“四好公路”4条46公里,进一步便利群众出行。签订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战略合作协议,举办网络直播人才基础培训班5期,有效促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
城乡面貌加速转变的同时,该县还重源头、深治理,稳步改善生态环境。
“双碳”战略落地落实。陕西有色天宏瑞科、榆能盐化、恒生镁业3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接入省市能耗平台,完成38家规上企业节能审查,限制1家高耗能企业入园建设,停产整顿2家兰炭企业,实现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生态建设提质扩面。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苗木成活率达85%以上;严格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严肃处理违法图斑,有效防范森林草原火灾,增绿管绿护绿成绩斐然。
5、办实事 解难题——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2022年,佳县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高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教育改革初见成效。聚焦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出台《佳县教育改革十条措施》,完成两批8所学校改革任务,推动佳县教育良性发展。佳县第二小学、榆佳经开区九年制学生宿舍楼项目建成投用,完成佳县第一中学和佳县中学教学楼、公寓楼、餐厅等附属设施,从内部管理、硬件配套两手发力,改善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环境。
卫健事业扎实推进。构建县、镇、村三级医保经办体系,下放门诊慢特病审核鉴定权限至县中医院,开通异地就医电话快速备案通道,进一步扩大门诊跨省直接结算范围,群众看病诊疗更加便捷。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三区人才”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3期,送戏下乡公益演出210余场,佳县剪纸艺术工坊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成功承办省十七运火炬传递佳县站活动,“一场两馆”建成具备投用条件。
就业规模保持稳定。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会8场,开展枣芽茶、手工挂面加工等各类技能培训19期,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等政策,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1443人39.5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80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39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