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屏山县果农开展林下白鹅养殖。 曾忠 摄
3月16日,在屏山县锦屏镇,漫山遍野的茵红李花争相开放,林下放养的浙东白鹅畅游其间,宛如一幅清丽的水墨画。
茵红李林下养鹅,是屏山县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创新推出的茵红李立体循环农业新模式。
扩宽产业助增收金沙江、岷江两条母亲河穿境而过,屏山县坐落在四川南缘、宜宾之西,属于典型西部山区县。这里水果种植面积约20万亩,茵红李等水果采收后,林地大半年时间空闲。 如何立足现有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高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成了当地人不断思考求索的问题。 依托东西部协作政策,屏山创新立体种养模式,从浙江引进新品种白鹅,进一步丰富了当地茵红李产业链发展内涵,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利用果园搞立体种养,不占地方,每亩地还能多赚三四百元。”说这话的是屏山县锦屏镇漆树村村民钟镐元,他口中的白鹅是在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下,从浙江引进的新品种。他指着地上的白鹅告诉记者,这批鹅总产值预计能达到4万元。 龙华镇八仙山村的养鹅户沈学能去年多挣了1万多元,也觉得养白鹅有“钱”途:“跟去年相比,今年还适量扩大了养殖规模。”
林下养鹅好处多
在屏山县茵红李林下养殖浙川白鹅示范基地,雪白李花与林下白鹅交相辉映。 “等到李子成熟之后,红红的一片映衬洁白鹅毛,更是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屏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林下养鹅,好处还不少。 一方面,白鹅在林间生活,解决了果园除草问题,节约了相应部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鹅粪还田对于修复土壤、培肥地力起到了一定作用。总体来说,这种做法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从事养殖,用地养地结合,提高了水果品质,可大幅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为了抓住机遇,下好在产业新赛道上奋起直追的“先手棋”,3个在建的种鹅场在屏山县拔地而起,平均每个鹅场能养殖 2000 至 4000 只种鹅。当地还建起幼鹅养殖场2 个,一次孵化幼鹅约 3 万只。同时,有在建禽类加工厂1个,总投入约15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约800万元。 屏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将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深入推广果禽立体种养循环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生命力,发挥产业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