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陈小文)5月10日,记者从渭南市商务局获悉,2023年5月22日—25日,渭南市组织在蒲城县举办以“吃蒲城·最关中”为主题的2023全国地标美食烹饪争霸赛暨西北农副产品优质食材博览会。同时,2023年全年在各县市区开展21场次“华夏之味 最美渭南”陕菜之都品牌提升年系列活动,全面“弘扬陕菜文化 唱响美食渭南”,营造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的浓厚氛围,提升渭南“陕菜之都”的品牌影响力、知名度。
2016年10月,渭南市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中国厨师节”,渭南被授予“中国陕菜之都”的至高美誉,临渭区、华州区、澄城县、大荔县四个县区先后被评定为“陕菜之乡”,标志着渭南市陕菜文化打造、陕菜品牌创建正式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渭南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平坦的地方,这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陕菜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陕菜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陕菜之都”品牌建设,大力挖掘渭南市特色饮食文化,创新打造渭南特色小吃品牌,多措并举推动全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渭南市餐饮行业发展实际,高规格开展了名店、名厨、名菜评选活动,高标准评选出陕菜品牌店15家、示范店4家、中华餐饮名店6家,截止目前,渭南市现有注册中国烹饪大师16名,省级烹饪大师68名,获得各类大赛金奖的厨师100余名。白水“仓颉家宴”2017年被中烹协评为“中国名宴”,大荔“九品十三花”被誉为缩小版满汉全席。历史悠久的“大荔带把肘子”、“唐玄葫芦鸡”、“蒲城高力肉”,展示精湛厨艺的大荔“水磨丝”,新派陕菜“拔丝红薯”、“红烧黑乌鲤”等,不仅展示了渭南市深厚的餐饮文化底蕴,也是渭南市近年来深化“陕菜之都”品牌建设的重要成果。2022年全市餐饮业收入72.91亿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有效应对了疫情对餐饮行业严重冲击,基层基础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
2019年,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商务局与渭南电视台联合拍摄了18集《陕菜之都 美食渭南》系列专题片,详细讲述了渭南宴席文化、经典菜品、特色小吃,从钟鸣鼎食、王室皇家的官府菜,到烟火街头、杂糅民间的市井菜,以及各地不同民俗与文化的特色菜品等,体现了陕菜的活力灵动,寻味人间烟火中陕菜的千般风味,感知历史与现实中的秦风与秦韵。专题片持续在央视各大平台、四省九市主流平台及海内外网络媒体进行了多轮次播放,大力宣传渭南美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色魅力、匠心技艺及新时代全市餐饮人的开放胸襟和进取精神,为渭南陕菜之都建设增添了风采神韵。
同时,渭南还适时举办了“陕菜宴席发展论坛”、黄河金三角烹饪技能大赛,促进了黄河流域三省四市饮食文化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了餐饮业互利共赢。通过“两创一建”评选出美食名店27家、绿色餐厅24家、最美餐饮经理22名、青年厨师48名、服务明星42名,为全市餐饮行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树立了标杆。
2023年5月22日—25日,渭南市组织在蒲城县举办以“吃蒲城·最关中”为主题的2023全国地标美食烹饪争霸赛暨西北农副产品优质食材博览会,本次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工作要求的有力抓手,旨在宣介全市美食文化和地标产品,弘扬渭南“陕菜之都”公用品牌和蒲城“关中地标美食名城”品牌,展示渭南市丰富优质的食材和名优新特产品,实现地方美食文化和名优特产品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加快推进渭南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
渭南市将以全年21场次“华夏之味 最美渭南”陕菜之都品牌提升年系列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渭南传统美食,宣传推广渭南美食品牌,进一步提升渭南美食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在激发餐饮行业发展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抓创新,力争吸引更多游客来渭赏美景、品美食,带动更多客商搞投资、谋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渭南市还将紧抓全国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新风口”,发挥“关中粮仓”“中国陕菜之都”的独特资源优势,全面梳理全市产业发展链条,整合现有产学研资源,鼓励引导全市餐饮企业紧扣餐饮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有渭南特色的预制菜产业体系,以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唱响陕菜品牌,推动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力争把渭南打造成西安都市圈的中央厨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重要预制菜供应基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