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春天,总是比南方来得要晚一些。土壤回温、光照充足、河流解冻……我国北纬47度的四五月,恰逢当地春耕的最佳时机。
(资料图片)
空气干爽、天空高远、山川辽阔、平原广袤,这里是北纬47度。奔流不息的松花江、嫩江,孕育了无数生灵。坐落于松嫩平原、拥有“中国鲜食玉米之都”之称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此时,这里的春耕曲正冉冉奏起。
一台台联合播种机翻耕、择地、耙地、撒种,在这片万年黑土之上开启新一年的劳作;优质的农产品,也自此悄然孕育。
万年黑土地 沃野育新苗
我国北纬47度,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主产区。每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才能形成,因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广袤的黑土、分明的气候,构成了齐齐哈尔独特的自然环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朴实厚重的黑土地包容着、给予着、默默奉献着,热情宽广。“北纬47°”不仅是地标,也是由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创建的农产品品牌。“一两土,二两油”,北纬47°地处东北黑土地的核心产区,黑土层厚达1米。
优质黑土给养、充足日照时间、纯净江水浇灌……这些都为北纬47°农产品的高质产出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北纬47°正在引入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进行养分供给,系统自动感测预报灌溉及施肥时间,使北纬47°的农作物实现高产、优产。”北纬47°农业副总经理张瑾介绍。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北纬47°品牌通过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黑科技 助农好增收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号。保障春耕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离不开科技兴农的技术支撑。以往,耕作需要经验,遵从时令;如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北纬47°把数字化生产应用于土壤监测、作物生长、农事管理、有机溯源等环节,实现规模化、精细化、高效率地种植生产和管理。
在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北纬47°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轮作等措施,促进耕地土壤肥力不断提升,保证玉米高质产出。
躬身田垄的种植技术专家郑春秀介绍:“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北纬47°非常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将秸秆综合利用加工成有机肥,同时发酵生产天然气这一综合项目,进而建设北纬47°特有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全程看得见 食品更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鲜食玉米,无需经过干燥加工处理,在采摘后使用锁鲜技术封装,口感鲜甜、低脂高纤、营养丰富。
该公司数字化农业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张斯文介绍,北纬47°有机数字农业基地利用遥感监测、物联网传感器、实验室检测等多手段融合方式,建设“空、天、地、人、机、外(生长的外部环境)”六位一体农业智能感知系统,依托数据监测、采集、分析体系,建设分析模块及数字化种植模型,开展信息技术在种植中土壤、植株变化监测的应用试验。
截至目前,北纬47°已在其农业基地布置了8个全程可追溯的监控点位,这些点位具有视频采集、土壤环境采集、空气环境采集、其他数据采集等功能。“一系列工作保证北纬47°鲜食玉米的生产种植做到全程可视化、全程可追溯,安全看得见。”张斯文说。
我有春耕曲 请君倾耳听
智慧,凝练为春耕播种下的种子,扎根乡村振兴的初心;创新,开辟了科技兴农的土壤,孵化春耕希望的新苗;汗水,为土地带来盎然生机,那是新农人最宝贵的养料。
在北纬47°,鲜食玉米的种植一年仅一季,在土地休眠过程中,黑龙江冬季的低温可以天然杀灭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加上严格的投入品管理,可以保证生产出的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安全、健康、优质。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迭代升级,北纬47°身体力行诠释着农业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北纬47°鲜食玉米不断成就黑土地上经济与生态的共赢。
在这片万年黑土地上,新农人们披星戴月、逐梦沃野,以肩负振兴民族种业为使命,来反哺大自然的馈赠与恩泽。科技与情怀,正引领着北纬47°像一穗玉米般,厚植黑土,茁壮生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