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低温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日,商洛市科技特派员党丹洲等一行三人来到了洛南县四晧街道办事处营房村东坪组,送“技”下乡,深入菇棚指导食用菌产业脱贫种植户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走进营房村东坪组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大棚中,一字排开的菌棒上,一朵朵圆润饱满的香菇从菌棒上探出“小脑袋”,长势喜人,散发出阵阵菇香,这里的香菇丰收在望,菇农难掩喜悦之情。
一场“你问我答”的理论培训课开始。科技特派员党丹洲一行现场查看了大棚内出菇情况后,耐心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告诉菇农出菇并不一定会丰收,不能放松警惕,恰恰是出菇以后的这个时间段,各种杂菌会乘虚而入,菇体本身对于水、光和空气等也会更为挑剔,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科技特派员党丹洲以香菇生产注意事项为主题,围绕农户提出的“品质不佳”“理论空间小”等问题,从食用菌的生长条件、营养条件及三级菌种制作技术等方面,剖析问题、找出原因,并因户施策,提出了后续的栽培管理意见,建议菇农抓住五个关键点:
【资料图】
控制温差立冬以后,洛南县的昼夜温差大。在催菇阶段,白天适当闭棚,提高棚内温度;夜间将棚膜打开,保证菌菇周边的温度和外部基本持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菇蕾的形成。在出菇阶段,要随时关注棚内温度,晴朗天气白天棚内温度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通风降温,防止温度过高。夜晚温度较低,可以闭棚保温,保证菇蕾顺利长大。
棚内通风香菇出菇以后,要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人为地控制通风的频率。每天至少通风三次,保持空气流通通,使棚内氧气充足,当棚内的温度处在16摄氏度及以下时,可适当降低通风频率,最少保证一天通风一次。适度的保持菇体和空气接触,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香菇生长出现不良反应。
控制光照香菇生长需要光照,而且是散射光,不能使用强光直接照射到香菇上。光线强烈时,要通过搭建遮阳网,过强的光照会产生抑制香菇生长的反作用。具体强度以人在大棚里可以读书看报的光线为参考标准。
控制湿度香菇出菇以后要保证前期至少拥有80%的湿度,而随着香菇的慢慢生长以及时间的推移,等到香菇分化出现菇盖以后则可以适当考虑降低湿度。香菇出菇本身还是会保留一些水分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先不必急于维持湿度,适当控制浇水即可。等到第一批香菇采收完成以后,还是不能急于浇水,而是要打开棚膜进行通风,保持菌棒干燥,大约一周后再进行注水,开始催第二潮菇。
控制杂菌在香菇出菇之前,要将香菇棚彻底打扫干净,杜绝病虫害发生,可在香菇棚四周和地面撒石灰,在棚内悬挂黄板,保证香菇在健康环境下生长。
“我种了几棚香菇,希望通过香菇种植,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今天通过与科技专家交流,发现自己在很多环节还有欠缺,比如像菌棒注水管理、怎样来采摘等,收获特别大,对今后扩大种植规模充满信心,希望你们特派员以后多来指导。”食用菌产业脱贫户对香菇种植的前景充满期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说。
“在得知我市将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时,我们科技特派员就提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提醒农户要做好防寒防冻工作,送“技”下乡,以“线上+线下”服务的形式提升农户防霜冻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科技特派员党丹洲说。
通过食用菌培育基地走访,和菇农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菌农出菇管理水平,增强出菇管理意识,并落实防寒防冻措施。鼓励产业脱贫户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收入。
据悉,近年来,商洛市科技特派员积极探索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新路径,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调动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以乡村和田间为课堂,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把科技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抓手,采取“菜单式”教学方式,让农户“点菜”,科技人员“下厨”,农民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懂就教什么,做到现场讲解、现场示范、现场传技,让农民掌握更多实用技术,通过“理论+实践”为农户面对面解惑答疑,进一步推动资源集聚乡村,科技汇聚乡村,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推乡村产业高效发展。
通讯员:彭建文